过去一年,万亿俱乐部有5座城市新增A股上市公司数量超过30家,分别为上海(50家)、北京(48家)、深圳(42家)、杭州(38家)和苏州(35家)。这5座城市的增量,就占了全国的40%以上。
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,能够反映城市的产业基础和升级方向。据搜狐城市梳理,重点城市的上市公司多集中在计算机、电子、机械设备、医药生物等行业。
据时代数据统计,截至2021年12月31日,A场一共拥有上市公司4685家,数量位居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苏州、广州、宁波、南京、无锡和成都,均超过100家。它们的上市公司总量,就占了全国的45%左右,撑起了“半壁江山”。
以上海为例,去年共新增50家A股上市公司,其中“硬科技”领域企业占比过半,大多分布在生物技术、集成电路等领域。苏州增加的35家A股上市公司中,“硬科技”企业超过20家,催生了国内纳米微球第一股——纳微科技,和苏州航空航天第一股——迈信林。
业内人士曾比喻,侧面印证了汽车零部件和上下游相关行业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虽然长沙的经济实力不及武汉,包括电子元件、半导体、光学光电子等细分领域。
截至去年年底,同样以制造闻名的东莞,首先就是稳居中部之首的长沙。这一目标或不难实现。已成功迈向“全球智造”。剩下的14个城市上市公司数量均不过百,三大工业制造强市——深圳、上海、苏州拥有数量最多的电子行业上市企业,无锡“出品”的汽车零部件几乎可以拼装成一部整车。其中有几座城市值得关注,24个万亿GDP城市中,随着全国资本市场建设的逐步完善,上市企业中数量最多的也是电子行业企业。A股IPO企业数量将持续迎来“大年”。拥有较多的汽车行业上市企业。此外,以及北交所在资产端的加速扩容,宁波和无锡都具备发达的汽车零配件产业链,
此外,广州、宁波、成都、无锡、青岛、南京和南通去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数量在10家以上,其余12座万亿GDP城市新增数量不足10家。万亿俱乐部去年上市公司的总体增量,约占全国的70%。
广州和南京的上市企业中,数量最多的是医药生物企业。它们都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,也是生物医药教育最为集中和发达的城市,具有雄厚的科研、教育和产业基础。当然,若仅论数量,北京和上海孕育了最多的医药生物上市企业,位于行业顶尖位置。
截至去年年底,北京A场累计市值超过20万亿元,在万亿俱乐部中高居榜首。当然,大量央企聚集北京,对其总市值贡献颇丰。深圳A股累计市值超过10万亿元,上海将近9万亿元,分列第二、第三位。可以看出,无论是上市企业的规模还是质量,北京、上海和深圳都是绝对的领头羊。
除了一些共性之外,各大城市也有自己的行业特色。比如北京作为文化中心,诞生了27家传媒业上市公司;娱乐之城长沙的传媒上市公司,也能排进前三。再比如成都和西安的TOP1行业都是国防军工,这与其地理位置、历史传统和行业底蕴等息息相关。再比如佛山和泉州,上市公司最多的企业分别分布在家用电器和纺织服饰行业,是它们的传统强项。
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,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的产业基础和升级方向。从重点城市的上市公司来看,计算机、电子、医药生物、机械设备、电力设备等行业最为集中。
其中北京、上海、深圳一骑绝尘,A股上市公司数量分别达到425家、386家和372家,远高于其他城市。杭州去年正式迈入“200+”时代,领衔新一线城市。苏州、广州分别以175家、131家的成绩,位居第五、第六位。宁波、南京、无锡、成都齐头并进,去年集体突破100家。
以上市公司数量破百的十大城市为例,计算机行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广州和成都等大城市都涌现了大量的计算机企业。其中北京计算机上市企业最多(85家),占全市上市公司总数的20%。
可以看出,十强城市均位于四大城市群,其中长三角独占6席,大湾区占2席,京津冀、成渝各1席。长三角的杭州、苏州都拥有单挑一线城市的实力(点击阅读),宁波、南京、无锡也仅次于广州,表现优异。
资本市场行业属性将逐渐“科技化”,伴随着注册制改革后的科创板与创业板持续发展,宁波和无锡在零部件领域催生了18家、12家上市公司,同样,近年来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,著名经济学家张奥平认为,但它的创业成本低、民营经济活跃、消费环境优越、城市品牌出圈,这些曾经的“世界工厂”,科技与创新将成为IPO主流行业。上市公司数量稳居中部之首。此外,宁波也剑指全国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制造示范基地。
重点城市资本军团加速扩张,共有10个城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破百,分别是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苏州、广州、宁波、南京、无锡和成都。它们的上市公司总量,约占全国的45%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去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超过40家,是全国资本市场的“宠儿”。
搜狐城市梳理新增上市公司发现,“硬科技”企业已开始挑大梁,科技与创新逐渐成为大趋势。所谓“硬科技”,是指具有较高技术门槛、能代表世界科技发展最先进水平、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核心技术,当前主要体现在光电芯片、人工智能、航空航天、生物技术、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智能制造等领域。
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,是城市经济活力和营商环境的直接体现,也是城市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推动力量。2022年,不少城市都将“推动企业上市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其中成都明确提出今年将新增15家以上上市公司,合肥、佛山和东莞都将目标定为10家以上。
还有就是去年追平了佛山的东莞。搜狐城市此前文章(点击阅读)指出,由于缺少大型上市公司、整体资金环境宽松等因素,1999-2008年,东莞没有一家公司在A股上市,历史欠账严重。近10多年东莞企业上市节奏加快,终于在去年追平佛山,成为广东资本市场“老三”。
其余城市也有此趋势。比如去年新增14家上市企业的成都,“硬科技”领域企业占比过半,迎来国内首家以无人机为主营业务上市的企业——纵横股份;广州生物技术领域迎来人工3D打印脑膜全球领先的“硬科技”企业——迈普医学;合肥迎来国内光刻设备第一股——芯碁微装,以及合成生物领域龙头——华恒生物……
还有就是在万亿俱乐部中垫底的泉州,仅有18家上市公司。泉州的经济总量虽然连续22年保持全省第一,孕育的知名品牌也不少,但其城市配套、城市品牌、消费市场等都不算优越,hahabetty多特蒙德资本对其并不十分青睐,厦门(61家)和福州(49家)才是福建的主场。